高任飛:羅馬交換學習心得

發布者:馮倩然發布時間:2019-09-01浏覽次數:1333

羅馬交換學習心得

高任飛

時光荏苒,回味羅馬大學La Sapienza)一學期的交換生活,像在品嘗着富有層次而濃郁多汁的意式千層面,酸甜适口,氣韻悠長。

籠罩在台伯河平原上淅瀝的冬雨中,羅馬這座永恒之城肅穆的迎接每一位造訪者。除了那座世人皆知的鬥獸場聳立在古城中央,千年的王宮皇陵,中世紀的修院教堂以及紛繁複雜的各式雕刻、石像,古色古香。現代的城市設施——街市,樓房于此卻更像是點綴之筆,襯托着那厚重如斯的古迹,而有意無意相同化了一般。這是另一個古老而絢爛的文明。腳下的每寸土地都似乎有一段曆史潛藏,而雜然陳列這無數瑰寶的城市本身就是露天的博物館。

亞平甯半島西岸,南望浩瀚的地中海清澈蕩漾。大城小鎮多依山傍海,惬意的沐浴着陽光,像極了度假時的人們。咖啡甜點、美酒佳肴喚醒一天的生機,或是為一天的辛勞畫上休止。

 

課業

這裡的交換學習課業安排與國内略有不同。我将來自羅馬大學國際交流中心的信息結合切身體會稍作講述,并談談心得。

我在這裡參加的是Law Faculty關于European Study的碩士生交換項目。首先介紹選課。除少數專業課,羅馬大學大部分學院課程都面向所有在校同學開放,隻需在學校Infostud系統的選課注冊功能頁履行簡單的注冊手續。在這裡注冊參加課程與注冊考試是兩個不同的流程。因此大可對某些課程隻去聽課而不參加考試不拿學分,或者不參加課程而以Not attending student 的身份參加期末考試。無論對本學院專業外課程還是其它學院課程感興趣,隻要時間合适基本都能無憂前往。對于交換生一般需要按照來前提交的選課計劃進行選課,當然也可結合實際情況略作調整。雖然羅馬大學選課規則較國内有許多靈便之處,在自身的學業規劃上,還是推薦穩紮穩打。學院門前的公告欄與上述Infostud系統都會提供完備的選課信息,如課程名稱、上課時間地點、教授姓名與聯系方式。本學期,我就先後參加了Public migration law, History of European Union and Institution, Comparative private law, European company lawInternal market law等課程,最後結合研究方向與興趣選考了其中三大門并順利通過拿到學分。

第二,學習生活形式方面。課程日常的學習方式與國内趨同,課上以聽講為主,互動頻繁,其它學者教授也經常被邀上講台進行交流研讨。有些時候也會安排有學生課堂展示,這是鍛煉各方面能力的好機會。我就在移民法與曆史兩課上分别與各國同學以小組參與了“都柏林條約框架下難民的移轉遣送案例分析”與“一戰凡爾賽條約中的中國外交策略”等課題展示。無論語言鍛煉還是知識層面,從中都饒有收獲。平日裡一節課通常是一個小時,不過這裡按照慣例教授通常會遲來十五分鐘讓同學們先行自習。課下學校有專門的課程學習輔助軟件——E-learning, 在其上可以浏覽任課教師與課程的介紹信息,下載課後發布的PPT等學習資料以及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等。實踐中,根據教學安排與老師習慣的不同,對E-learning實際的運用程度也不同,如有些課老師每次都會用其上傳課件并結合郵件發送之後課程時間内容安排,有些課在E-learning中十天半月也不刷新。此外,與國内大學一樣,在官網與布告欄、公告牌經常有各種學術講座信息,其中英語講座也占很大份額。作為異國交換生對于校園硬件設施需要有所适應才更覺便利。從圖書館的借書還書,自習室的行為與時間規定,到打印機咖啡機的使用規則流程都是如此。

其三,考試。參加課程考試需要另行注冊,一般在考試前二十天左右即可開始,到考前的五天左右注冊截止。考試當天需要攜帶身份證件與注冊成功後直接通過網站或郵件下載打印的參加考試證明單。此外,一門課程的考試通常至少有三四次不同的時間安排,便于當有時間沖突時自由選擇考試時間避免撞車,也方便了對一次發揮欠佳對成績不滿意的同學再次應戰。考試的形式由任課老師指定。法學類課程通常有口試筆試兩種形式。我在考Public migration law History of European Union and institution 時是口試,而在Internal market law時進行了筆試。應對兩種形式的考試需要有不同的備考策略,如準備口試多交流,準備筆試多動筆,這在非母語的考試中顯得尤其重要。考試範圍一般老師都會提前指定,如課程相關的幾篇學術文章,一本著作的主要内容或結合PPT等。

最後,羅馬大學語言中心專門給交換生開設了免費的意大利語課程。有intenseregular兩種模式可選,并在開課前根據語言掌握情況劃分A1A2B1等級别分班授課。在課上老師的專業指導對語言的學習确實有很大幫助。該門課期末也有考試,成績也如其它課程是30分滿分制,隻要稍加練習高分通過并不困難。但想要學好一門語言僅靠課上所學并通過考試還遠遠不夠。

作為交換生在校學習中除了與任課教師教授經常溝通外,也應與學校國際交流中心這個綜合服務管理交換學生的機構保持聯系。除了日常應及時查看E-mail信息通知等,遇到問題困難也可通過E-mail聯系或實地前往尋求幫助。


實習

六月底課程基本結束時,我被安排到羅馬Crapolicchio律所實習。第一天早晨登門,與律所負責人見面後,和各新朋友用英語意大利語問候交流。這裡有經驗豐富而年富力強的中年律師,也不乏朝氣蓬勃的青年同事。緊接着我熟悉了自己的辦公桌,收到了豐厚的資料,主要關于意大利行政法。雖未曾詳考不同法系、國家間行政法方面法律思想、制度的區别與聯系,從材料的字裡行間都能找到熟悉的影子。窺斑見一隅,意大利本國法律制度近年來深受歐盟法的影響,在個别地方又借鑒了英美法系制度,又保留着本土的風貌。判例法雖有所涉及,但更像是成文法的點綴。除卻一些普遍接受的部門法原則,在某一詳細議題上的具體規則也與我國法律存在許多元素共通。在如意大利行政法的Right to acces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and information對應着我國行政法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對依法行政以及公民知情與參與行政權利的保障。信息公開的範圍、政府公開的義務、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申請程序各項内容乃至相關時效等與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都大緻趨同,想畢是不同國家法律共通互鑒的結果。法律不同之處也顯得大相徑庭,如這裡主管民事刑事案件的普通法庭(ordinary Court)和行政法庭(administrative Court)都對行政案件有管轄權,其具體劃分較為複雜,主要是由原告提出的被行政主體所侵害的權益屬于objective right legitimate interest 而定。行政訴訟除卻由于司法權争議而需Supreme Court裁定或是需要上訴至Constitutional Court的特殊情形,通常隻有Regional Administrative Court State Council兩審,而後者又主要是以行政機構示人,隻是設置了獨立的行政案件司法審判職能部門。對比我國,這些在機構設置、權責劃分等方面存在的法律差異是順應了不同的社會、文化、曆史背景,也體現出立法的因地因時制宜,合乎社情民情而不完同的價值導向。

一上午的繁忙讓時間幾乎被忘卻,下午兩點種,大家才暫時陸續放下手中的事外出午餐。飯後短暫的空餘則在隔壁咖啡店門前度過。輕松的議題伴着杯中的醇香稍稍舒緩了工作的壓力。

回到崗位便又是對着熒屏或卷宗,在緊張的工作交流聲,噼啪鍵盤聲夾雜着繁忙的電鈴聲中進行繁瑣嚴密的腦力活動。周圍的同事也在間歇時指導着我對基本業務的學習或是耐心的進行答疑。到了晚間七點半,同事便開始招呼着我即早回家休息,而法務纏身的他們依然伏案工作着。

實習中除了日常工作學習生活,還經常有資深律師傳道授課,或是開展各形式知識性問答交流。印象頗深的是那次刑法律師的一課,老師并沒有開門見山,反而另辟蹊徑的從足球開始聊起。據說在羅馬刑訴界的一條“潛規則”是庭下辯護律師與法官的攀談不涉案情,而通過聊球賽的形式“隔山打牛”,如同是一隊球迷則仿佛會帶來某種積極心理暗示,隻不知對案件審判有無實質影響。在簡要介紹了意大利刑事司法的理論與現狀後,他又詳細講解了意大利刑法公共行政類犯罪(略等于我國貪污與賄賂類犯罪)。當這些與我國這些方面的刑事立法進行甄别與比較時,腦海中就碰撞出了思維的火花。如我國受賄罪容納索賄與普通受賄多種客觀表現形式,而在意大利等國刑法中這些不同犯罪行為按照表現方式的嚴重程度被分為梯度的不同罪名。行賄罪雖都單獨成罪,但不同國家間理論與實務上對其應受處罰性的認定也有殊異。對比這些立法不同的緣由與司法中的效果發揮方面都有許多研究點。

羅馬當地的行政法院(TAR)别于一般法院。縱使炎炎夏日,來往期間精神矍铄的法官律師們依舊着正裝系領帶,更不必說開庭時會更為正式。強制的着裝規定無迹可尋,隻是在法條中了解到一點,行政法院的法官都隻能是從普通法院中依據能力與資曆擇優遴選産生。我在律所實習中有幸接到一次外勤任務,雖然不是對口的進入行政法院,也别是一番經曆。提前熟悉了案情,随同指導律師們整好案卷材料驅車趕往法院(civil tribunal),參與了案件庭前會議的進程。雙方當事人律師在法官的主導下稍作介紹并提交了各自的證據文件,法官在寬大端莊桌上記錄了案情,結束後各自整理行裝,道别而散。沒有唇槍舌劍,卻更接近一段專業的真實的訴訟流程。由于學習實習時間短暫,語言、知識經驗乃至心理素質等的不足使我更多是以一個觀察者學習者的身份而難以為案件做出實質貢獻,但僅此經曆本身也收獲良多。法律實踐沒有什麼高深莫測妙不可言,它是法學知識與閱曆下一種現實自然的社會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