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人員:蘇若昕
交流地點:特倫托大學
交流期限:6個月(2019.2.2-2019.7.29)
2019年的除夕那天,我在特倫托大學的交流學期正式開始。耳邊聽不到熟悉的普通話,四面八方撲面而來的是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物,拖着四十多公斤的行李朝多洛米蒂山脈的方向前行,最終在這座甯靜的小城前停下腳步。
特倫托大學是一所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學校,在2019年被評選為意大利綜合排名第一的大學,每年都有數百名來自全世界的交換生前來學習和交流。學校設置了許多英文課程和語言課程供國際生選擇,各種各樣的學術文化活動也十分豐富。除此之外,特倫托大學在生活方面也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便利,比如開到深夜的自習室、設施齊全的學生公寓和熱心的學校工作人員等,可以說特倫托大學也是一所充滿人文關懷的大學。
作為本科插班生,我根據自身興趣和學習需求選修了兩門英文課程,分别為歐盟視角下的私法基礎(Foundation of Private Law from EU Perspective)和國際經濟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共計15學分,既體驗了與國内法學院截然不同的授課方式,也在全英文的教學環境中不斷突破着自己。
歐盟視角下的私法基礎課程是一門從私法領域介紹歐盟法的入門課程,對于想了解歐盟内部基本法律制度的非歐盟國家學生來說十分适合。由于歐盟自身作為一個政治、經濟共同體的特殊性,其法律體系的設計也十分獨特,在國内法和國際法之間還存在着一種“超國家的法”,在歐盟私法的各個部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對其内部的所有成員産生約束效力。這門課程主要由專題講座、課堂展示、案例研習等形式組成,在課下也需要進行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案例學習。在歐盟層面,“超國家的法”在個案适用的過程中又會産生新的案例法,之後的相似案件則可援引案例法中的結論與論證,這是歐盟法律制度的一個特點,也要求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适應并切換到判例法模式。
國際經濟法課程由三個教授分别負責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貿易法三個部分内容的講授,在這裡是一門難度較高的碩士課程。一方面,國際經濟法涉及到大量專業知識和抽象的概念,對于法律英語儲備匮乏的我來說較為吃力;另一方面教授講課時普遍語速較快、英語口音較重,上課節奏快,課程容量大。不過,這門課也不斷逼着我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有時上課節奏跟不上,就提前對課程材料認真預習;某一個問題沒有聽懂,下課就立刻和教授繼續讨論;教授每次提到當下的中美貿易戰時都會找中國學生進行交流,那就多關注熱點問題。在這門課上,我更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無論是基礎的語言運用能力,還是思辨和知識運用能力,都是我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加強的地方。
雖然一學期隻修了兩門課,但考試的壓力絲毫不減。不同于國内法學院傳統的筆試考核方式,特倫托大學法學院的課程考核以口試居多,并且以開放性問題為主。以我參加的歐盟視角下的私法基礎課程為例,期末考試由筆試和口試兩部分組成,在口試過程中,教授會根據學生的筆試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提問。筆試側重于基礎理論的掌握和應用,而口試則是對平時閱讀、思考和表達能力的反映。不管是什麼課程以怎樣的形式考核,都需要根據教授列出的閱讀清單進行大量閱讀與學習,如果功夫不下在平時,考試前的複習周則會異常煎熬。
在特倫托學習和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我結識許多有趣而優秀的朋友,有關心政治和人權保護的同學,有熱愛中國曆史與文化的同學,也有來自國内各大頂尖高校的碩博士生。從前的我是一個不太善于表達也不經常主動表達的人,但如果不向外邁出一步,交流便真正失去了意義所在。文化與文化的碰撞、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像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越往深處去探索,就越能獲得更多驚喜。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意大利擁有着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在各種曆史遺迹、博物館、大街小巷的探索過程中,我常常不自覺地将東西方文明中相似的部分進行對比,并試着思考它們各自背後的成因。想來真是一段幸運的經曆,我成長在一個東方文明大國,在這裡還感受着另一種燦爛而輝煌的西方文明。
在意交流的這半年,生活變得簡單而純粹,沒有太複雜的人際關系,有了更多留給自己的時間去認真思考和規劃人生。在學習上,因為不可避免的語言弱勢,我更珍惜每一堂課的學習、每一個和老師同學交流的時間,那種沉浸的感覺回想起來也十分美好。這段經曆帶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收獲遠比成就寶貴,生活要用心認真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