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交流:歐洲名校師生經驗交流分享會第二期

發布者:馮倩然發布時間:2020-07-03浏覽次數:565


(中意學院  周麗瑩)

2020620日下午四點,由中意學院主辦的第二期“歐洲名校師生經驗交流分享會”通過Zoom會議室線上展開。本次交流分享會邀請的主講人有 Gianmatteo Sabatino博士(意大利特倫托大學法律博士,特倫托大學法律碩士,馬斯特裡赫特大學伊拉斯谟計劃項目學生)與夏江皓博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英國劍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教授、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訪問學者黃美玲教授主持,中意學院師生以及其他法學相關專業學生參會。



首先,GianmatteoSabatino博士分享了他在意大利攻讀法律博士的學習經驗以及相關的寫作建議。他分别從研究問題、背景、語言、文化四個方面講述論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開端最重要的是構造一個研究問題,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研究整個法律體系的特定法律問題,必須了解該問題的背景,至少應理解該國家法律體系的曆史演變。在比較法的研究和學習中,我們應當對外語中的某些法律術語和法律概念有基本的了解。不同的文化與其國家曆史、風俗習慣有關,也與本國社會發展也緊密相連,而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在論文寫作中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其次,Gianmatteo Sabatino博士還在研究技能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第一,采用在法律不同背景下閱讀和研究科學論文的方法;第二,在研究判例法過程需要評估不同的法律背景時,分析不同的法律行為;第三,明确論文的重要部分在哪裡,雖然論文中最後一部分通常是案例解決方法,但其并不真正重要,論文中間部分的讨論和研究才真正地解決了法律問題。



夏江皓博士首先談到了許多中國留學生在英文課堂中面臨的問題:語言問題。語言的适應需要一些時間,隻有不斷地學習和訓練才能更好的适應全英文課程。除此之外,她還強調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非常重要。我們應當在課前閱讀老師提供的材料和推薦的書籍,并在課後鞏固學習的内容。

其次,她介紹了北京大學和劍橋大學的上課方式與考試方式的不同。許多法學生在考試過程中隻知道列出法條和案例事實,但不能很好的運用法條。這并不是國内外教授所期待的結果。我們面對一個案例時,需要用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并給出合理的、邏輯的答案,而不是簡單引用法條和觀點。

最後,她還就獨立自主學習提供了一些建議,比如制定長遠計劃和短期目标,閱讀法學領域之外的書籍,培養學習興趣,獨立自主學習。



在交流會的尾聲,與會同學們積極發言并提出了自己在學業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結合自身的經驗,主講人們逐一解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在同學們的感謝和鼓掌中,本次交流分享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