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法學院新聞中心)
11月20日晚,法典編纂史系列學術講座第三期——《優士丁尼的法典編纂與時代留痕》——在文澴樓一樓國際會議廳如期舉行。
本次講座由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紐卡斯爾大學曆史古典文學與考古系研究員Simon Corcoran通過視頻連線擔任主講人,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中意學院研究員張靜博士主持。本期講座仍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授課的模式,衆多國内外專家學者與法學才俊通過zoom線上參會交流,我校許多法科學子到場聆聽學習。
講座伊始,張靜博士簡要介紹了Simon Corcoran研究員的學術成就,并對他能為我校學子授課緻以誠摯的感謝。
首先,Simon Corcoran研究員以優士丁尼皇帝的生平切入,概括性地總結其在曆史上的重大影響,指出他組織并完成了羅馬法上規模最大的法典編纂運動,對公元前753年羅馬建城以來的羅馬法進行了系統整理。
随後,他從兩方面展開,闡述優士丁尼的法典編纂曆史。
第一部分中,他指出,為了适應統治的需要,維護帝國的正統,優士丁尼對法典的編纂傾注大量心血,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果。雖然《優士丁尼法典》的第一版未留存,但從其流傳下來的目錄片段,我們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這一時期的《優士丁尼法典》共12卷,涵蓋宗教、憲法、私法、刑法以及公共行政法等諸多方面,并對此前收集整理的皇帝敕令進行了合理地揚棄,具有明确性、權威性、連貫性等鮮明特征,形成了較為統一、嚴密的法律體系。
在第二部分中,他以時間為序,理清了《學說彙纂》《法學階梯》《優士丁尼法典》三部典著的編纂過程,分别說明了它們各自的内容和特點。他進一步指出,這三部法學典著通過削減宗教法的内容,填補了私法領域的空白,使帝國的法律體系更趨于和諧統一。同時,它們還構成了君士坦丁堡和貝魯特的官方法律學校教學大綱的基礎,是進行法律培訓和實踐的重要素材。
接下來,Simon Corcoran研究員講述了羅馬法由拉丁文到希臘文的轉化。希臘法律術語在音譯和翻譯上取得了發展,相比之下,與實踐未緊密結合的法律學校逐漸衰落。希臘文版本的法典對原拉丁文版進行簡化、剔除、吸收和改編,擴大了法學知識的傳播範圍,不失為羅馬法發展的進步。
講座尾聲,他還分享了自己對羅馬法的複興問題的理解。優士丁尼的典著于11世紀在意大利複興,被不斷複制和使用,而最早的印刷文本——包含評注的博洛尼亞手抄本——在德國仍然适用。羅馬法的發展呈現雙重變化:新的法律編纂取代優士丁尼法典而被廣泛使用,而優士丁尼法典新手稿的發現又導緻新标準版本的創建。
提問環節,Simon Corcoran研究員對線上線下學者、同學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答。
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次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