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新聞中心)
11月27日晚,法典編纂史系列學術講座第四期——《<拿破侖民法典>與羅馬法傳統》——在文澴樓八樓809學術會議廳按時舉行。本期講座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教授、國家法律委員會主席、巴黎萬神殿法律史教授、法律史實驗室成員Emmanuelle Chevreau通過視頻連線擔任主講人,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羅馬法系研究中心主任黃美玲教授擔任主持人。衆多法科學子到場聆聽,許多國内外學者與青年才俊線上參會,共同交流學習。
講座伊始,黃美玲教授簡要介紹了本次講座的内容,并對Emmanuelle Chevreau教授為我校學子授課緻以誠摯的感謝。
Emmanuelle Chevreau教授首先簡要闡述了羅馬法在曆史上的重要意義,由此引出本次講座的重點:羅馬法對《拿破侖民法典》的影響。
她從《拿破侖民法典》的編纂背景切入,指出在當時的法國,零碎的習慣法彙編無法适應社會發展,但由于保守勢力根深蒂固、政權頻繁更疊、編纂法典的意見難以統一等因素,直到拿破侖奪取政權、安内攘外,統一而合乎理性命令的法典才宣告誕生。
接下來,她介紹了《拿破侖民法典》與理性主義的聯系。《拿破侖民法典》以近代理性自然法為基礎,其默認的假設前提為理性人。這正符合理性主義者的觀點:人類應該以理性為基礎制定明确清晰、邏輯嚴密和體系完整的法典,使每個公民通過法典就能預知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将會産生的後果,從而做出正确的選擇。她進一步以蒂堡(Thibault)和薩維尼(Savigny)的論戰為例,展現在當時特殊時代背景下,理性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峙:前者主張理性的大一統,後者則強調民族精神的特殊性。
以時間為序,Emmanuelle Chevreau教授梳理了羅馬法複興的進程。羅馬法的複興源于意大利,12世紀至16世紀,法國深受意大利注釋法學派的影響,其法典研究以呈現羅馬法經典原貌為主旨,使法典的思想、原則、制度廣為人民認識和理解,由此奠定近代法國民法學的曆史基礎。16世紀人文主義法學派的興起轉移了羅馬法的研究陣地,法國開始成為複興羅馬法的中心。在這一時期,羅馬法與習慣法被同步研究,因而推動了法國地區對羅馬法的接受,使羅馬法的影響進一步擴展。
最後,Emmanuelle Chevreau教授談到了《拿破侖民法典》中的羅馬法因素。法國法學家多瑪以重構羅馬法體系為目的,撰寫了《自然秩序中的民法典》一書。多瑪的學說體系對當時法律文化産生了深刻影響,其書的實質内容、編排體例都被《拿破侖民法典》借鑒。羅馬法對《拿破侖民法典》産生了深遠影響,并在近現代民法典中仍然留有深刻的印記。
提問環節,Emmanuelle Chevreau教授一一仔細解答了來自線上線下的問題。
至此,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本次講座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