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法學院新聞中心)
12月26日,孫憲忠研究員主講的《民法典實施後民法知識體系的改造與更新》在掌聲中圓滿結束。至此,曆時兩月有餘的“法典編撰史系列學術講座”落下帷幕。海内外九名法學大師奉獻了十場關于法典編纂的學術盛宴,講座内容穿越兩千五百餘年,橫跨歐陸、拉美與中國。本系列講座采取線上線下雙重模式,影響廣泛深遠,受到了來自英國、美國、意大利、中國等國專家、學子的積極響應與高度評價。
兩千五百年的法典編纂史濫觞于古羅馬《十二表法》,法典精神長河自此涓涓流淌。在第一期講座中,羅馬第一大學法學院院長Oliviero Diliberto教授講述了《十二表法》的制定背景、外在特征、内在精神與曆史意義。它的成文性、公開性、确定性、結構性等特征成為後世法典編纂靈感之源。接《十二表法》,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R.W. Benet Salway博士與紐卡斯爾大學研究員Simon Corcoran博士帶領我們将目光轉向《狄奧多西法典》與《優士丁尼民法大全》。作為西方第一部官方編纂并公布的法典,《狄奧多西法典》整合了當時混亂的法律淵源,并為通往羅馬法典巅峰——《優士丁尼民法大全》——打下堅實基礎。Benet Salway博士從曆史的角度對法律編纂的過程和法典本身進行解釋,為法典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優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優士丁尼一世建立法律帝國的輝煌之作。這部法典規模龐大,包括《優士丁尼法典》、《學說彙纂》、《法學階梯》與《新律》,對後世法典編纂産生了重大影響。Simon Corcoran研究員娓娓講述了這部法典的編纂背景與過程、體系結構與内容、文本曆史命運與文本語言轉向。
羅馬成文法與法典搭建了羅馬法律體系的軀幹,而讓軀幹靈動起來離不開羅馬裁判官的告示。在《羅馬裁判官的告示是法典嗎?》一講中,法蘭西學院(Le Collège de France)研究員Dario Mantovani向我們展示了裁判官告示的“六大悖論”,即多樣性與重合性、整體性和靈活性、程序性與實體性、普遍性與罕現性、靈活性與穩定性、彙編性與體系性。
羅馬法與羅馬法典體系在近代諸國的法典編纂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世界知名羅馬法學家,羅馬第一大學教授Aldo Schiavone以“Ius:法的創制”為題,系統介紹了羅馬法學家的工作程式與思維方法。他們的智慧與才識不僅成為西方的共同法律傳統,更是人類法律文明的寶貴财富。
在羅馬法與羅馬法學家的影響下,西方率先邁入近代法典時期。1804年,《拿破侖民法典》誕生于法國大革命的狂風暴雨中。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教授Emmanuelle Chevreau從羅馬法史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這一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首部民法典。這部法典以近代理性自然法為基礎,彰顯了人文理念與理性精神的光輝。1900年,法典理性的浪潮在《德國民法典》達到最高點。德國薩爾大學終身教授Michael Martinek以“《德國民法典》:民族統一與理性精神”為題,用兩場講座系統介紹了這部法典的曆史背景、理念基礎、形式結構、實質内容與發展未來。
目光回到中國。羅馬第一大學榮譽教授Sandro Schipani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研究員分别從域外和域内兩個視角評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Sandro Schipani教授以“法典的多重路徑”為旨,從羅馬法的“共同公民”出發,講述了拉美國家民法典與《意大利民法典》的基本理念,并提出法典的内容與精神随着社會變遷而不斷變化。他還特别強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人格權編對世界法典編纂的重要貢獻。作為這部法典的重要參與者,孫憲忠研究員以“民法典實施後民法知識體系的改造與更新”為題展開講座。他倡導法典編纂應當堅持體系性與科學性,并深入剖析了我國民法學知識體系的發展曆程和未來方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随着2021年的到來已經開始施行。這部法典不僅将紮根在中國這片土地,也将接受來自五湖四海的目光。謹以此緻敬那些為這部法典的誕生而奮鬥的人們,鼓勵那些将為這部法典的發展而努力的人們!
本系列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與羅馬第一大學主辦,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國際交流部、法學院與中意學院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