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丹丹)3月31日晚,“私法統一化如何可能:羅馬共同法與新共同法”文瀾講座第一場“羅馬法與現代法”在文澴樓中意學院會議室如期舉行。本期講座由羅馬第一大學羅馬法首席教授、法學院院長,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文瀾講座教授、中意學院院長Oliviero Diliberto教授擔任主講人,我校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意學院意方執行院長黃美玲教授擔任主持人和翻譯,線上線下共50餘位學者以及法科學子參加本次講座。
首先,黃美玲教授代表我校向Diliberto教授以及所有線上線下參與講座的學者和學子們表示熱烈歡迎。
圍繞本次講座的主題“羅馬法與現代法”。Diliberto教授以“為什麼現在全世界都在學習羅馬法”和“羅馬法與現代法的關系”這兩個問題引發大家的思考。針對這兩個問題,Diliberto教授引用法學家蓋尤斯在其著作《十二表法評注》中的觀點進行解釋,“起源是一切事物最重要的部分,不理解曆史就無法理解現在”。對法律的研究應當從起源開始,法律恰恰是在羅馬被創造的,學習羅馬法在當代仍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Diliberto教授認為羅馬法不僅是過去的法、曆史的法,也是當下的法,未來的法。羅馬法并沒有随着羅馬帝國的衰亡而沉寂,相反,羅馬法在古代羅馬帝國領土上的歐洲國家發展成新羅馬法,并憑借其巨大的包容性煥發出了持久的生命力,在歐洲、拉丁美洲以及亞洲建立起了羅馬法系共同體。當代羅馬法系共同體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都是以1804年頒布的《法國民法典》為藍本,以此為中介吸取羅馬法的精髓。Diliberto教授認為羅馬法在世界範圍的延續與再生根源于羅馬法的兩大特征,一是技術性,表現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法律解釋技術,即“Esegesi”(文本的分析與解釋)。二是體系性,把法律以系統、有序的方式編纂為成文法律,所形成的智識成果即為“法典”。因此,隻要能夠掌握解釋法的技術并正确理解法律體系就能成為全球化的法學家。
随後,Diliberto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國民法典》的獨特優越性:首先,《中國民法典》不同于其他羅馬法系國家的法典,不僅直接從羅馬法原始文本中吸取羅馬法的精髓,而且融合了羅馬法理性精神和中華法律傳統的智慧。其次,與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民法典不同,《中國民法典》頒布于憲法之後,憲法内涵的基本精神和原則都能在民法典中體現,這使得《中國民法典》更加具有現代化和邏輯自洽。
講座尾聲,在場學子踴躍發言提問,Diliberto教授就“中國民法典不同于當代其他國家的民法典特設有侵權責任編”以及“國際私法統一如何實現”為學生答疑解惑。Diliberto教授認為中國民法典不同于當代其他國家的民法典特設有侵權責任編正好論證了他本次發言的觀點之一即中國民法典與羅馬法存在更為直接的關聯,因為羅馬法原始文本如《學說彙纂》第9編中有大量侵權責任的内容。另外,教授認為國際私法統一的要義在于追求法律精神、原則、宗旨的統一而非具體法律規範的統一,後者因各國文化、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差别而不可實現。